宇宙人生的真相


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有多少?当今世界有多少人能了解到生命的真相?而宇宙万物是怎么来的?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

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有多少?当今世界有多少人能了解到生命的真相?而宇宙万物是怎么来的?

要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必须要有大智慧,对生命有疑情的人,才会去寻找真相的答案。

虽然这生命是父母所生,而这世界的生命线又是怎么产生的?生命有灵觉性,而这灵觉性又是怎么来的?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?

这世界在宇宙中有日月星辰、地水火风、山河大地及有情和无情众生。

有情众生就是有生命、有觉性的动物,即是卵生胎生湿身和化生,一切的所有觉性动物。而无情众生就是树木花草一切有生性的植物。

而这生命的灵觉性,无始至今没有一位科学家是可以研究到,这世界的生命线是怎么来的?就如爱因斯坦说:“科学是永无止境的,它是一个永恒之谜”。

人类所能看到的宇宙或银河系说是有几大又几大,但是无论你怎么说大都是个谎言;因为这虚空是无量无边,没有所谓的大可言;所以宇宙也没有所谓的大。

因此除了这世界之外,亦有无量无边的他方世界?而他方世界亦有灵觉性;因灵觉性遍含整个虚空万物,跟虚空是一体的。

然而这世界有种种生物,除了人类有灵觉性之外,其他所有动物都是有灵觉性;而一切有灵觉性动物都“生从何来、死往何去?”

因此要如何才能了解这生命的真相?

而这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,终归都必定会死;所以来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?有生必有死,所以必须要看到这生命是生死无常,要找出生命的真相。

宇宙万物都一样,都是有生灭;没有生灭就不成世界了!因此世上没有永恒不坏的东西。有生必有灭、有成必有坏,这是正常必然的。因为凡是有为、有相的都必定会有生灭,没有生灭就无为无相了!

生从何来、死往何去?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2

因此必须要看到生灭无常的假相,去寻找离开假相后的真相,即是离开生命后那灵性的原体。而这灵觉性就是这身体所在用的心性;这身体都是心性在操作;当身体死亡后,这心性就离开了身体。但一般人都只看到这身体,都看不到本心本性;即是迷心着相,执着这身体的假相,看不到本性的真相。

然而当心性离开身体后,又是何去何从呢?一旦见到本性就知道了!原来所有的众生都是在六道轮回生死;唯有见到本性才能跳出轮回。因为一见到本性就能作主了!知道本来的性是没有妄想执着、清净无染而没有生灭去来的。因为迷失了心性而妄想执着,着相染境,有所得心才会在六道轮回生死。

因此有妄想执着,着相染境,有所得心的性就叫众生性。没有妄想执着,无染无着的性就叫佛性。而所谓的佛就是觉的意思;觉悟到本心而明心见性,已经跳出六道轮回而了脱生死的觉悟者,就称为佛的意思,也就是佛性。而所谓的众生性,就是有污染执着、迷心着相,在六道轮回生死的性;就是众生性。而所谓的六道就是:天道、阿修罗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。只要没有了脫生死,不管你是谁,就都会在六道中轮回生死。若心善就生三善道,心恶就下三恶道。三善道就是,天、人、阿修罗道。三恶道就是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道。

因此若不悟本心本性,就会在六道轮回生死,无有了期。唯有见到本性,才能看到生命的真相,也就看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了!因为一旦看到自性后,就看到了一切性;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的性。而我这自性犹如虚空,未曾生、未曾灭。生灭只是这妄想执着的众生性,而真如自性是没有生灭的。

何谓真如?真如就是一切皆如此,见到什么就是什么,没有起心动念。生也如、死也如,好也如、坏也如,一切皆如。如如不动没有相对心,没有所得心。这本心本性犹如虚空没有动摇。万物都在动,虚空没有动。万物都在生灭,虚空是没有生灭的。所以本性是跟虚空一样,一切皆知而本性没有生灭动摇,就是真如本性了!

因此本来的性犹如虚空,没有动摇的;因为妄想执着,没有觉悟到本性才会在动摇。

万物都在生灭,
虚空是没有生灭的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3

所以本心本性,即是真如本性也是佛性,是没有起心动念动摇的;一起心动念就有为、有造作了!有造作就失了本来的性而造业了!不能回归本性在轮回生死。

但是世间人你如果跟他说,“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、无不是业,”他根本听不懂。因为世间的一切的生活,工作、起居饮食,本来都是要起心动念的。所以你如果跟他说,本来的心是不能起心动念;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,他是无法理解的。又说“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”他也是听不懂!因为世间的一切事情,都是用语言文字言说来解释的;你如果跟他说,佛性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解说;相信一般世间人都很难接受。(所谓的“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,”是出自地藏经,而“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,”是出自楞严经,都是释迦牟尼佛讲的。)

然而佛性为什么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形容呢?因为佛性犹如虚空,如如不动,是没有起心动念的。所以用语言文字,无论怎么说都说不到“佛性”是什么样的;唯有觉悟到本心,已明心见性的人才能体会。因为语言文字是有为、有相的。所以一说就让人起心动念着相而造作了!所以无论怎么说都还是个比喻,没有办法让人体会的;必须要己明心见性的人才能知。因此若己明心见性的人,悟道之后是“如人饮水、冷暖自知”是没有办法说出佛性的本意来让人知道的。

所以要跟人讲佛性,必须要先用比喻的言说来讲佛性;让他先了解何谓佛性及众生性。如果没有用语言文字言说,又如何能度众生呢?

那么何谓佛性和众生性?众生性即是有相对的起心动念;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造作相对的,必定起心动念;如果没有起心动念就不能做事了!而佛性就是本心本性,没有相对的起心动念,即是没有着相染境的念,有着相染境就不是本心了!所以佛性是要离世间法,不被一切人事物所束缚。但是如果没有悟到本心,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。因为未悟本心的人,如果跟他说不要起心动念,他就起心动念了!起那不起心动念的念。因为未悟本性的人必定会起念,看不到何谓没起心动念的本心。又比如说不要执着就执着了!为何呢?因为已经起念了!起那不要执着的念。所以要空、要净或要如何若何都是在起念。因此要空就不能空,空就变成有了!所以要如何才能真正的不起心动念呢?没有见到本心本性的人,真的是很难做到。如果跟他说不起心动念,他也会以为是什么都不要想,就是不起心动念。不知又起心动念了!起那不要想的念,所以真的是很难!不知本心是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的。

世间的一切事情都能知能做,而本心是不即不离,没有念的。就是做一切事情都会起念,回归本心就无念了!即是“无住生心”,心只是用吧了,没有住相;即是没有着相染境、妄想执着的念相,念念归空。一切事情皆知皆懂,但心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,没有染着;即是心不住任何东西,用用皆空。心虽然是空,但是心是万物之灵,是很好用的;能知能觉,跟虚空一样是无限的。万物在虚空中,心也是一样,包含一切,能生万法,要怎么用都可以,是装不满的。所以心要用就用,用了就归空。没有妄想执着的所得心,无求无执;就是“念而无念、无念而念”了!即是本心本性,也即是佛性了!

活在当下,见到什么就是什么。只是平常心做人,正等正觉而没有种种颠倒梦想的心念。动上有不动的心,就是没有相对而无染的心了!也即是没有起心动念的本心了!
何谓相对?相对就是二元对立的有为法。世间都是相对的,没有相对就不成世界了!而相对法有三种:
1)是外境:“天与地对,日与月对,明与暗对,水与火对”等等。
2)是语言法:“有与无对,色与空对,老与少对,大与小对”等等。
3)是自性用:“邪与正对,愚与智对,慈与毒对,实与虚对,喜与瞋对,生与灭对”等等。

众生就是被这世间的二元对立给套住,跳不出相对的窠臼,所以才看不到本心本性。无论怎么说他都没有办法体会,都是套在这相对的念头中。被这相对有为、有相的世间给迷住了!所以才迷失了本性,不知本性是本来清净没有动摇的。

一旦悟到本心的时候,就知道原来本心是没有东西;因为自己的妄想执著,着相染境,才会被这相对的念头给套住,看不到没有相对的本心是没有起心动念的。

所以必须要明心见性,才能知道本性是没有相对的。没有相对的念就是无念的本心了!而这个念只是用吧了!没有住相执着任何东西,就是没有起心动念的真无念了!

当悟到无念之后,就知道原来本性是什么都没有;也没有我、没有人、没有众生等等的相对相。就如金刚经说: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”就是如此。没有相对的念就是无相了!

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4

而近代有位悟道者,香港万佛寺的月溪法师,他在悟道的当时说:“本来无佛无众生,世界未曾见一人,究竟了解是这个,自性还是自己生。”也是如此。即是见到了本性没有东西,是无相、无念、无住的,所以在见到本性的当下会有感叹。(月溪法师在1965年已经圆寂)
而过去的许多悟道者,在悟道的时候也都会有感触的偈语。就如释迦牟尼佛在悟道的时候也说:“奇哉!奇哉!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”即是说,众生本来都有一切皆如的智慧觉性,只因妄想执着所以才不能证得。

如来即是一切皆如的本性,而本性就是没有来去相因的本来面目;即是没有相对性而本来具足的真如本性。

因此看到本心而明心见性之后,才能看到生命的真相,见到了父母还没生前的本性,并见到了“生从何来、死往何去”。而这本性也即是灵觉性,遍满虚空、充塞宇宙,没有生灭去来的;有生灭去来是因为“着相染境、妄想执着”所以在轮回生死。

因此一旦明心见性,就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了!看到了“尽虚空遍法界”都是一样的。虚空只有一个心,无量无边宇宙的灵觉性都是一样的。虚空本有灵觉性,而这灵觉性犹如虚空,未曾生、未曾灭,无始无终,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。没有所谓的大也没有小,大而无边小如微尘。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;即是在这世界所能看到和知道的,无量无边的他方世界都是一样的。所以这世界也没有所谓的有几个;一个就是无量个,无量个也是一个。

因此若明心见性后,看穿了整个虚空真相,就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”了!即是心把整个虚空及无量无边的他方世界都包完了!一切都清清楚楚,了了知、了了见。并见到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而佛性就是觉性;觉性和虚空一样本来就有的;虚空是万物存在的空间,而灵觉性则是万物之灵,它不是由任何条件所产生的,而是宇宙万物本来就具备的,则是虚空所展现的智慧与光明,是本来存在而永恒不变的。

然而灵觉性是众生本自具足的,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觉性;而觉性是无量无边的,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,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动物;它超越了生命的形态和大小,贯穿于一切生命之中。而觉性是无限的,没有边界,是宇宙万物的本质,也是一切现象的基础。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,不会随着生命的轮回而改变,是永恒存在的。

然而灵觉性的本质是空性的,是不生不灭、不增不减,没有分别和没有二元对立的空性本体。而灵觉性的源头本质,是没有因果业力的;因果业力是众生在现象界中的妄想执着和造作,才会产生因果业力而在六道轮回生死。如果回归了灵觉性本质的空性,也即是佛性,就超越了因果和业力的范畴。

然则灵觉性的本质是空性,所以这灵觉性是和虚空一样,没有开始与终止的;灵觉性是众生生命形态,所能感知而本来具足的觉性;而虚空是空的,空的东西又怎么会有开始呢?众生就是有妄想执着,就是要寻找开始。有相对的思想,所以有开始与终止。没有长远心的智慧,所以看不到无始无终的虚空万物真相。不知虚空中的万物,无始以来都是在生灭,而虚空是没有生灭的。

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5

因此明心见性之后就见到了这灵觉性,无始以来,与虚空同寿;“未曾生、未曾灭,未曾有、未曾无,未曾少、未曾老,无方所、无内外,无数量、无形相,”跟虚空是一样的。

但这犹如虚空的觉性,即是本性,必须要己悟到本性的人才能知,若未悟本性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。用语言文字只是个比喻而已,无论怎么说都说不到这“无名无字、无形无相、无为的本性,”说个本性就已经有为、有相了!所以都会被人执著于语言文字相,堕入二元对立的四句百非里;即使是说无住生心或念而无念,都是在四句百非。而四句就是比如,“有、无、非有非无、亦有亦无,”就是四句。而百非即是讲一百句都不是真实的,就是百非。

因此若未悟本性的人,必定会著相起念,堕在这有相对论的四句百非里,没办法体会这犹如虚空的佛性;无论怎么说都不对,必须要自己亲证到本性才能知。

若能悟到本性,即是佛性这本来面目;就是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了!就知道“生从何来、死往何去”了!这身体死后就入这本来面目的大涅槃性。所谓的涅槃就是没有生灭去来的佛性,即使是乘愿再来也是来度众生;时候到了自心自然会开窍而明心见性;因为悟到佛性之后是永不退转的。没有所谓的来去,来去自如;这本心都是在寂灭的常寂光净土,离开色身后就入大涅槃了!

然而要如何才能明心见性呢?就是对这个生命要有疑情?而去参疑情。

我本人在十来岁的时候,就对这个生命有疑情!因为怕死吗!所以在想为什么会死?生命为何这么短暂,只有几十年?生从何来、死往何去?我是谁?为什么有我?为什么有这世界?这身体虽然是父母所生,但这世界的所有生命是怎么来的?我和众人的思想有何不同,是否一样?除了人之外,其他动物为何又没有思想?要怎么样才能了解?要怎么样才能看到生命的真相?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疑问。然后很幸运的,有缘遇到了一位已明心见性,难得希有的老和尚;我就跟老和尚请教说起我的疑问,老和尚就跟我说:“是你前世的佛种,将你的本心找回来;一旦你明心见性一切你皆知,人是怎么来你也知,但是你讲不到给人知。”我就问老和尚要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?老和尚就跟我说:“你要反闻闻自性,向自己找”。

所以要明心见性必须要有疑情,而反闻闻自性,向自己找才能见到自心本性;比如问自己我是谁或什么是心,我的本心在哪里?或是要怎样才能没有分别心?种种疑情都可以;行住坐卧都带着,参久了时候到自然就会破。一旦明心见性,就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了!也见到了生命的归宿。

因此一旦明心见性,见到本来面目的真相后;活在这世上,再也没有任何比这更有意义、更可贵了!

一般世人都会以为钱财或生命最可贵,当有钱的时候,钱也买不到生命,所以也会认为建康最可贵。但无论怎么建康,终归都是会死亡。

生命只有那短短的几十年,那么的短暂。这身体只是个臭皮囊,不管怎么去顾好他,都是会死亡坏掉的。所以必须要找到这不生不灭的佛性,才是最珍贵的。

然而虽然这身体是臭皮囊,但也要利用这身体来见佛性。有了这色身,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的珍惜这生命,利用今生这色身来寻找解脱,找出生命的真相;否则,生生世世都要在六道轮回生死,无有了期。

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
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6

但这无上正等正觉的觉性,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而做到的;必须要有大智慧,对生命有疑情的人才有可能做到。

一般人都是迷心着相,对信仰只是简单的依赖或寄托,都只是个迷;没有去证实就去相信,而盲目跟从。比如有些宗教说,只要你信我死了就去天堂,也不知道天堂在那里?这都是因为人有所得心,都有所求;所以对信仰都要有所得,以为这么简单,死了就去天堂。于是都看不到本心本性,而迷心着相;不知一切都是自己做成的,是求不到的;如果心恶的话,又怎么能去天堂呢?所以都没有去分析真假,就去相信。

因此如果分析所看,所有世间人的命运都各有不同;贫富贵贱,寿夭短长,聪明或愚痴等等,以及种种好坏的性格,都是过去世所带下来的业力。

但一般人都会以为,人生中的好坏都是命运注定。不知这命运都是过去生中,所造的善或恶的业障带下来的。善业就有善报,恶业就有恶报;所以今生的命运及自己性格的好坏,都是自己做成的。

因此无论是造善或造恶,都是在六道轮回。只是造善的话就有福报,生在三善道。如果生为天人福报就很大,天人的一天人间几百年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;所以天人的寿命是人间的几万岁、几亿岁。有三十三重天,看是生在那一个天。但是无论寿命有几长,还是会到的那一天。当福报用尽了,还是一样会掉下来。所以天人也是一样,还是在六道轮回生死;唯有明心见性,悟到本心本性,才能解脱跳出轮回。

因此人之所以有种种问题,都是过去世所造的业障。如果今世能明心见性,见到本来清净无染的佛性,过去世的业障就立刻消除;因为清净无染的佛性是没有障碍的;即使今生有业障缠身也不为碍。

所以如果迷着世间的一切,耽著世乐;不去寻找人生的真相,生命的解脱;即使给你有多少财富都带不去。就如佛教说的,“万般带不去,只有业随身。”如果造恶业的话,还要堕入三恶道。

因此只要今生能见性,即使拥有所有世间的财富都不能比。就如金刚经说:“于前福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万亿分,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”

所以必须要看到生命的真相,跳出六道轮回,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更可贵了!唯有这不生不灭的佛性最可贵。

然而若要看到生命的真相,必定要见到本心本性,一旦见到本性之后,就见到宇宙万物有情无情众生的真相,也见到了众生六道轮回的真相。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心性所造成的,宇宙万物本来都是生灭无常,因为心性的着相染境,所以才会在六道轮回生死。而本心本性并没有所谓的生死、好坏,一切都是自己的妄想执着,如果回到本心本性就没有恐怖和颠倒梦想了!
然而本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解答的;无论怎么说都不对,一讲就有为、有相对了!必须要明心见性才能知;比如,如果说没有法也是法,有个没有法的法。所以本心是无法可说的;因为本心是没有起心动念,所以本心不是有也不是无;一生心起念就不是本心了!
说个本心也只是方便吧了!如果说有本心还是有法,有个本心的法;还是有为,有起心动念。

所以楞严经云:“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”就是如此。但是如果未悟本心的人,都会以为不想或不执着一切,或放下一切就没有起心动念;不知还是在起心动念。因为如果无明没有破,这妄想执着的心,都会含藏住起心动念那无明的种子在;所以不管想或不想,都是在起心动念,即是有心;有心就不是本心,要无心才是本心,即是心的本来面貌。因此祖师偈说:“无心即是道”就是如此。

所以如果无明没有破,都一定会有心;有心而不想就是无记空。因为有心就有念、有染、有著而有我;所以有心就是著相而堕入无记空,有空的心境。

因此一切都是因心而生,如果没有心又何来生不生,或念不念及空不空等等呢?所以有心就是有念,有念就有相而在相对的窠臼;因为念就是相,有念就必定有相的;所以本心是不在于念,念也是空的,只是妙用吧了!因此如果已破了无明,照见五蔭皆空,就知道原来想也是空的。而如果无明没有破,不见五蔭皆空,就不知想是空的,会以为想是实有的;所以就著相染境,妄想执着;不知本心是无染无着、无念的。所以祖师偈说: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”就是如此。

因此一旦破了无明而明心见性,就知道一切都是心所造成的,除了心之外就没有东西。所以必须要向心修才能证道,如果不向自心修而向外求,永远都不能见道;因为已经背道而驰了!所以祖师偈说:“心外求法,即是外道。”就是如此。

然而一旦破了无明而见到了本心,就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心所幻出来的。心是包罗万象,心包太虚,跟虚空同寿,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;而心只有一个;尽虚空无量世界、无量众生都是同样的心。

万般带不去,
只有业随身。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7

那么为何说心只有一个呢?就比如拿水或电来做比喻,尽虚空的电都是一样的;或是水能千百样化,能做种种东西及种种饮料,但水都是一样的。所以众生各有各的性格,各有各的心,但心是一样的。

所以以前我的恩师,觉添老和尚跟我说:“心只有一个,心是幻,不可得。”因此如果知道一切都是心幻出来的,那里还有什么?所以虚空也没有大小,都是心幻的;如果没有幻,跟本就没有东西;所以佛性是没有幻的;一旦证到了佛性就知道,原来佛性是没有东西。就是如六祖坛经说的: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就是如此。

一旦证到佛性就同一体了!所谓三世诸佛,同一法身,就是如此,回归了本来面目。

所以心是幻,心也不可得。就如心经云:“无智亦无得,以无所得故。”就是如此。

因此如果知道一切都是心所造成的,只要不生心起念就了事了!所以要了生死,必须要反闻闻自性,向自心找。如果不向心里找,不悟本心而要去着外相的一切,就没有办法了!心不能入寂灭!永远都在生死轮回,无有了期;不能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。

所以佛教就是教我们要去了解生命的真相,而跳出六道轮回生死,寻找解脱。叫人要去悟道,去证实;一旦明心见性就证实了!

所以如果没有证实的东西,就去相信就是迷信。

就如释迦牟尼佛在悟道的时候说:“善哉!善哉!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。”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已悟道成佛,叫人们也要成佛。众生皆有佛性,每个人都可以悟道成佛,只是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(释迦牟尼佛是晨睹明星,刹那间明心见性而悟道的)。

而释迦摩尼佛在悟道后,就讲出了三藏十二部经,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,讲出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
比如佛陀最初的时候是讲四圣谛,苦集灭道;是讲出三界六道,生死轮回之苦。又比如讲十二因缘,是讲出生命的缘起法,即是生命产生的真相;因为无始无明才会在六道轮回生死。
而后讲六度万行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;是讲出修持心性的修行法。叫众生要修六度万行,成就佛道。

所以最主要的是要修六度万行,才能明心见性,见到本来面目而了脱生死。
因此三藏十二部经都是讲述生命的真相,让人了解这无常的生命情况后,就必须寻找在六道轮回受苦的解脱;找出生命的原头,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。

然而要找这灵觉性的本来面目,必须要明心见性。若要明心见性,必须要有疑情而反闻闻自性,向自心找;参疑情而在刹那间突破,见到本心本性,明白本心见到本性,就见到生命的真相了!所有悟道的祖师,都是带有疑情,在刹那间突破而明心见性的。

一旦明心见性而悟道后;就知道原来过去,所有已明心见性而悟道的祖师,在悟道后都会说出本性(即是佛性)那本来面目的话;比如他终日走路,他说他未曾走过一片地;他终日吃饭,他说他未曾吃过一粒米。如果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人,是没有办法理解的。因为这是讲佛性那没有相对、没有着相染境而没有起心动念的话。如果还未明心见性的人,必定会起心动念;所以没有办法体会这无念的偈语。

比如释迦牟尼佛,他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,他说他没有讲过一句话;如果有深入看过佛经的人,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偈语。

然而祖师的偈语,在指月录及传灯录,都有记载所有已悟道祖师的语录;没有悟道的人是不能记录在内的。

本来无一物,
何处惹尘埃。

. [ 宇宙人生的真相 ] . 8

现在网络时代,要看什么经书都很方便,上网找就有了!但是必须要看原文,不能看有人注解的;因为如果还未明心见性的人,是没有办法解释到,悟道祖师所讲的无为法的。

而且现在末法时代,要找一位已明心见性的人很难!所以很多人不知自己还没有悟道,就解释无为法的经典;把无为法讲成有为法而误导众生。

比如“心经”是讲心的;但一般人都拿外相的东西来比喻讲心经。很多人都在讲解心经,但很难看到有人可以讲到“心经”的心髓。

就如心经讲的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意思是说:心是色也是空,是空也是色,色空是没有分別的;色不离空,空不离色。所以“心”不能说是色,也不能说是空。如果说心是色,但心是空的。如果说心是空,但心能生万法,一切皆知。所以“心”是色也是空,是空也是色;色空是一体没有差别的。也即是“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”的本心;本心是没有二元对立的相对法的。相对法是妄想执着,而颠倒梦想才有的。

但若未明心见性的人,都必定会有相对法的念;即是有起心动念;所以就念而有念,都会以有念相的观点来讲心经,把心经讲成有为法。

所谓的念相即是有知见的能所心,即是有色空二法,讲色空又如何若何;怎么色又怎么空,能空所空,有空的相。

所以不管讲什么都是有相对的知见在。因此未明心见性的人,都会用有相的东西来比喻讲心经;于是令人起知见而更着相,不能见本心;返道而行,向外寻找,不知在用的就是心。
因此必须要反闻闻自性,向自己找才能见到本心本性。如果起知见,着相染境,在相上找永远都不能见性。

一旦见到了本性,就见到了本来面目;一切都了了知,了了见。也就见到而证实了,宇宙人生的真相了!

因此真正来说,佛教并不是宗教,佛教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但是为了传承下去,所以才成为了宗教;所以不是宗教也是宗教。

其他宗教都讲有主宰,有创造者。而佛教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并没有主宰,没有创造者。释迦牟尼佛他只是个老师,教导我们要去找出生命真相,去证实、去悟道。

而其他宗教有创造者,所以有开始。佛教没有开始,犹如虚空没有开始与终止。

但人都必定会有开始的观念,因为有相对的思想,所以在观念上都必定会有开始形成的概念;所以才会以为有创造者;没有办法想像,虚空万物是没有“所谓”创造或开始形成的。空的东西又怎么能有开始呢?如果虚空有开始,那么还没有开始之前又是什么呢?也是空的呀!所以空又怎么能再空呢?如果有空性思想的人就知道,虚空就是虚空,虚空是不能创造的。如果能创造,那么创造者又处在那一个空间来创造这个空间呢?虚空没有两个;而创造者又是谁创造的呢?所以如果有空性思想的人,就能分析而想象到这种情况。

然而人的思想都是在二元对立的范畴里,所以都必定会有大小及开始与终止的观念;于是都会认为这宇宙是有几大又几大;没有办法想象,这虚空是无量无边、无尽无穷而没有大可言的情况。

© Copyright 2025 真如精舍 - All Rights Reserved